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从中国革命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养分,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为庆祝建国7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号召各教研室进行各类学习和纪念活动。2019年6月中旬,为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心建设发展、为创新思修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思修教研室开展了“红色文化感想大家谈”活动,以下为部分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想。
走什么路:红色文化应答的历史性课题
——学习红色文化的感想与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 潇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六下团组时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红色文化应答的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向何处去的历史性课题,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历史道路选择问题。红色文化体现的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和道路探索。社会主义潮涌五百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百余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实践回答了历史交付的答卷,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是答卷人。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中国红色文化形成了特有的体系、特征、价值,具备了红色文化子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道路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政治方向问题,从未见过走错了路而革命获得成功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踏遍中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成为主题。新时代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不断从中国革命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从西柏坡、临沂、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嘉兴到于都,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布革命老区。回望中国革命史的底色是红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色是红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色是红色,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红色文化应答了中国历史提出的向何处去和走什么路的历史课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倡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青年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红色文化,守正创新大别山红色文化话语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红色文化与我
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小燕
黄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黄冈的近现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革命烈士、爱国人士和进步人士。我是黄冈市红安县人,曾经在红安一中上学,学校旁边就是红安烈士陵园。红安县被称为“将军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将军。在烈士陵园里就有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以前上学时,经常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的革命事迹和高尚情操。董必武是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他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随着时代前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勋。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董必武长期从事法制建设的实际工作,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同志一直从事军事斗争,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在重大历史关头不怕牺牲、勇挑重担,敢于斗争、屡建奇功。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遇到困难不动摇,不退缩。永远铭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 丹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包含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红色文化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种路径创新和利用红色文化促使其与当今时代衔接也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可以说。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迈向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传承红色文化重在挖掘其当代价值。红色文化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自1921年以来,红色文化描画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价值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核心理想信念,这些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红色文化融合入高校课程之中,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凸显红色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播提升青年群体的人文素养,广大教师也要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素养,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知识,有效解答学生提出的关于红色文化和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成为青年群体人文素养培养的贴心人。
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 汪晓冰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的自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文化的自信,我国的红色文化德育之道也具有现实土壤。
大别山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历史和现实的不同时期,黄冈人民都作出了不同的重要贡献。大别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是多元和多维的,而德育则是其主要价值。认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关系,关键要把老区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从老区精神中汲取营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革命精神”打造“现代人才”。敢为人先、敢拼敢闯,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大解放;勇挑重担、先行先试,用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探索新体制、新机制,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艰苦创业、苦干实干,不胜不休、无私奉献,让大别山这这些优秀的能量继续服务于新时代青少年的德育大业。
大别山红色文化和青少年德育具备特有的融合深度。首先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青少年进行德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能更大限度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其次大别山红色文化也是实现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和润化的一种理想形式,能帮助青少年提升思想境界。最后大别山红色文化所拥有的深厚内涵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潜力,有利于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价值。
青少年德育也存在着一些颠覆传统、商业心态等偏颇认识,因此我们提倡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也要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掘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让大别山独特的历史事实、社会环境和文化特质为今天的青少年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是黄冈思政工作者任重道远的职业使命。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 琼
本周大家上了一节有关黄冈红色文化的党课,作为一个黄冈人,我为我的家乡倍感骄傲和自豪。自上世纪20年代初,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黄冈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起来闹革命开始,黄冈的红色文化就产生了,后来又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内容不断完善,形式更加多样,最终成为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学习和研究黄冈红色文化有利于推动黄冈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有利于提升黄冈的文化软实力,更为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教育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国革命道德教育时,都可以选取发生在黄冈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真实事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我校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黄冈本地,在课堂上了解自己家乡的故事,听到熟悉的地名和事件,学生内心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而对于那些从外地过来求学的同学,让他们充分知晓学校所在地的革命历史,有助于将黄冈的红色文化向外辐射、传播。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好遍布黄冈各地的名人故居、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等,通过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参观走访等形式,使其身临其境、亲身体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夏 雪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有助于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接受教育,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革命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领导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要保证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党的事业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使之融入党员干部的血脉之中、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在极度艰难、极度危险的革命年代中,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流血、能够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命运紧紧相连,正是因为他们具有无比坚强的党性和韧性。我们有责任将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要在新的时代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父亲节”里话先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之胜
一大早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对父亲的祝福与追忆,又是一年 “父亲节”!
父亲离开我们已十五载了,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父亲与共和国同龄,名讳“锦松”,寄予了爷爷当初美好的期望。但爷爷去世得早,父亲打小就在受人欺侮的缺爱环境下长大,也因此形成讷言内向、隐忍坚毅的个性。
“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至今日,总是梦中与父亲相见,总是浮现他病中的模样……往事如烟,但有些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记得小时和父亲外出,看到一些人家外面大门上边有一块一尺见方的长方形木头匾额,被油漆得锃光瓦亮,上面雕刻着刚劲的“烈属光荣”四个大字,不知何意,父亲说:它是指这个家庭中有亲人在战场上牺牲了,要尊重这些家庭,感激这些亲人。这给小时的我带来异样的情愫,以后路过时,总要多看两眼。也许在父亲的意识里,战场上的苦难和他的苦难成长史如出一辙吧。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俗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说,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为何老百姓中却大量涌现母送子、妻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为何那么多热血有为青年义无反顾地背叛自己优裕的家庭投身前景不明的革命事业?我想,这就是 “明大德”的一种表现吧,国家未平,小家何安?不要以为杰出领袖才有家国情怀,老百姓一样懂道义,是家国的中流砥柱。可惜,孙中山先生来不及发现和发掘这点,蒋大总统不以为然,而中国共产党在历次血与火的严酷斗争考验中总结出了这一真理,并落实于行动,历经艰辛,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为止,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征程中,这一路走来,又何尝不是一种依靠人民的新的革命!
父爱如山,民族厚重历史如山,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博大胸襟如山!父亲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折射,何尝不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不屈与抗争的折射!联系到自己,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有一些坎坷与挫折,又何必汲汲于个人情感、名利与是非,着实不该!唯有以更好的生活态度,珍惜现在,方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纵观当前一些失德、失范现象,重温祖先精神,重振民族品质,重塑先烈气质,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也正当其时!
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余延池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革命老区的黄冈具有极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为身处黄冈的黄冈师范学院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要处理好几个环节:
第一,精心挑选事例。由于现在所处的年代毕竟不是革命战争年代,如何让身处和平年代的大学生的能感同身受,这就需要在事例的挑选上下功夫。譬如多讲革命人士青年时代的故事,较能和相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找准教材内容的契入点。红色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如何把生动的事例和教材所讲的抽象的原理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下功夫的地方。譬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节的内容和红色文化契合非常密切,那么在这一块要多下功夫。在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章中可以融入红色文化中的法治观(如董必武的法制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果没有严明的军纪军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也是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的。
第三,授课教师能多才多艺,有极佳的口才。思政课教学之所以难,是因为很多内容中学阶段学过,学过的东西能再次唤起学生的热情,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多才多艺,有极佳的口才。在前不久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吴又存作为初中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吴又存是如何把思政课上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会唱歌、能跳舞、善表演脱口秀……吴老师,你还有啥技能是我们不知道的?”在解放中学,经常会出现打铃下课后,吴又存被学生包围着的场景:“希望能与您合个影!”“这节课我给您打满分。”吴友存本人来黄冈师院做过报告,本人亲自听过他的报告,非常生动,多才多艺。虽然他不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但是很多地方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黄冈红色文化中就有戏曲文化,黄冈师范学院有黄梅戏专业,试想想,给黄梅戏专业的同学上课的时候,来一段黄梅戏讲述红色故事会是一个什么效果?
第四,线上线下相结合,把红色文化融入线上教学中,打造思政课“金课”。笔者从去年春节开始在我新网络教学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课程中创建了一个电影专题。例如在坚定理想信念一章,上传的电影包括:《建国大业》《建党大业》《辛亥革命》《百年情书》;在弘扬中国精神一章中,上传的电影包括:《风声》《暗算》等。当然讲述黄冈将军传奇的电影很多,如: 电影《夜袭》主人公陈锡联指挥袭击日军机场的故事;电影《旋风司令》主人公韩先楚带兵作战的故事;电影《上甘岭》讲的就是秦基伟指挥志愿军15军坚守上甘岭的故事;电影《惊沙》反映秦基伟率300人坚守临泽城与马家军7000人血拼的故事;电影《挺进中原》在黄冈拍摄,其中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黄冈发生的故事;电影《王树声征战豫西》,主人公就是麻城籍大将王树声;电影《胡奇才痛歼千里驹》,主人公胡奇才指挥东北联军一个纵队整歼国民党一个王牌师(千里驹)的故事; 电视剧《铁血红安》,展现红安籍众多将军风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王近山。这些电影可以选择性上传,供学生们观看并设置为一定的平时分,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们普遍爱玩手机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把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或价值通过影视作品内化于学生心中并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后 记
辉煌铸剑七十载,革命精神传后人。红色基因永不辍,勠力同心新时代。新中国波澜壮阔七十年的历程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我们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弘扬好,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