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青鹏教授致开幕词,在充分肯定了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发掘“形势与政策”课程新形式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全体教师以及相关专业教师听取了报告。
刘清教授从四个方面为师生们解读了大别山红旗不倒:
一是大别山的地理环境与民情,这是诞生红色文化的基础。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中国的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大别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黄麻起义、商南起义等,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转战敌后的大江南北,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她为中国革命和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地位。鄂豫皖根据地被称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大别山被称为楚头吴尾之地,这里有着浓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文化与南方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融地,英雄辈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勤劳,重教崇文,也敢于抗争。
二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大别山军民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在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星火燎原,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割据,无论是反抗外来压迫的浴血奋战,还是冲破黑暗迎来胜利曙光,大别山军民都塑造了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涌现并造就了陈潭秋、林育南、许继慎、易宗邦、汪厚之、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历史人物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功绩。
三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诸多因素。刘清教授认为,大别山之所以红旗不倒,有四个方面主要因素。始终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决定因素;始终坚持武装割据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可靠基础;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力量源泉;始终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必要条件。
四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意义。大别山红旗不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长期坚持大别山战略区的革命斗争,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配合和支援了全国其他根据地、解放区的革命斗争。长期坚持大别山战略区的革命斗争,为人民解放军逐鹿中原、进军江南提供了有力保障,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大别山战略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区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的党组织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别山战略区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重要诞生地和兵源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革命力量。
刘清教授认为: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重要贡献。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史、大别山革命遗迹,以及今天大别山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都成为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红色文化在今天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达文化正能量,弘扬文化主旋律,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发展,红色文化已经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中华民族要强基固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将各种优秀文化整合起来。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不倒,革命精神传后人;中国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继往开来向复兴。本次报告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八支队伍上讲台的重要举措,正值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师生学习红色文化正当其时。报告会圆满举行,师生共飨了一场红色文化大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信、真懂、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