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三人行”讨论式课堂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创新教研活动之四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5-17浏览次数:20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争做新时代“六要”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创新教研活动深入开展。2019年5月17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博学楼520教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刘琼、蔡潇、汪晓冰老师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了“思修三人行”讨论式课堂。

    本次讨论式课堂的主题是“社会公德”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刘琼老师主持第一阶段的讨论,她首先讲述了两个关于摄像头的案例,让同学们讨论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关于摄像头使用的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来维护秩序?蔡潇老师主持第二阶段讨论,她播放了关于乘坐高铁过程中不文明现象的视频,启发大家思考公共生活中有哪些道德规范?汪晓冰老师则阐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用网络生活中的关于网络暴力的案例进行分析,向同学们提问:怎样看待当前的网络环境?你最赞赏和最反感的网络行为是什么?大学生如何自律规范网络行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助力人生梦想?同学们纷纷发言,列举了网络中对于“女司机”的歧视性言论,网络上的“表白墙”现象,关于网络真相的探索等等,阐明了自己正确的观点。汪晓冰老师最后总结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等。

  

本次“思修三人行”讨论式课堂同学们全程发言讨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为一体,课堂教学气氛轻松热烈,能够围绕主题进行集中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温度的课程,是铸魂育人的课程,更需要在守正同时不断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和本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创新发展中才能获得不断的生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要激发新时代黄师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黄师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次“思修三人行”讨论式课堂也存在着时间把控不均衡、教师风格差异、同学们发言不均衡等的问题,但作为首次尝试已经非常不易,以后会持续改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主任缪小勇参与了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周丹老师参与了活动。“思修三人行”讨论式课堂结束后,五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简短交流,就教学和科研等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老师们正在逐步探索实现“八个统一”的路上,努力争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六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